Search


一黨獨大的行政效率,平時很高,在落後追趕的時候,該補什麼課都知道,從基礎建設到教育,從稅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一黨獨大的行政效率,平時很高,在落後追趕的時候,該補什麼課都知道,從基礎建設到教育,從稅制改革到發電廠,可以全力追趕,大家都別吵,全部聽我的。不過到最後,好點子都用完了,總是會開始出差錯,而且會出現「偉大的人物犯偉大的錯誤」,那時候怎麼辦?

平常都很有效率,對呀,可是一旦開始犯錯的時候,體制的調整會出大問題:掌權的人會開始進入防衛狀態,展開權力鬥爭與路線鬥爭,然後一黨獨大的優勢就灰飛煙滅了。

在經濟發展的前段,一黨獨大或開明專制確實有效,因為可以透過公共資本的累積來推動經濟成長。

一旦公共資本累積的貢獻達成,邊際效益率開始遞減,這個時候就要靠私人資本累積了。於是公部門要功成身退,要鼓勵私人部門來推動創新與承擔風險。

這個時候「大政府」要轉型成「小政府」,也就是經濟發展的後期要做結構轉型,要「國退民進」,要轉換政府職能,從隊長變為裁判,於是引進民主、法治、自由、人權,而法律的一個大作用是用來約束政府,而不是來約束人民(這一點很多大陸人還不懂;他們以為法律是用來約束人民的)。

所以,經濟發展要從前段跨到後段,就是要跨越「中等所得陷阱」,就是要做制度創新,做結構轉型,而這是中國大陸目前碰到的最嚴重的挑戰!

中國大陸正在呼喚著自己的蔣經國!

蔣經國正是走出一黨獨大的人物!大陸需要這樣的人物,帶領他們走出一黨專政。

注意台灣是一黨獨大,不是一黨專政。這個差很多。今天大陸的問題在於連縣市這一級的地方選舉都沒有,反對派根本沒有生存空間,所以是一黨專政。可是在台灣是一黨獨大,不是一黨專政。

台灣能從一黨獨大過渡到民主化,首要原因是因為民權主義在意識形態與價值觀上,已經在講基層民主與地方自治。於是台灣很早就有基層選舉,從蔣中正撤退到台灣,開始辦縣市長選舉與推動地方自治以後,台灣的反對勢力就有生存空間了,早期叫做「黨外」。

美國推動的的與中國交往的路線(engagement) 會失敗,就是在中國還沒有基層民主,所以經濟成長的分配向掌權者傾斜,所以「官僚資本主義」最後變成「權貴資本主義」,於是今天抗拒美國所要求的結構性改變原因就在這裡。

分配的結構決定成長的動力,而在大陸是「權錢交易,以權謀私」,政治決定經濟分配,經濟分配再去引導經濟成長,於是你看到的是一黨專政的體制依附在市場經濟上來吸血:大陸40年的改革開放的經濟發展最後是肥了權貴集團,同時貧富差距也嚴重惡化。

美國當然不能用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來扶持中共的一黨專政體制,整個美中貿易戰的矛盾就在這裡!

可以預見的是,中共不改體制,美國不會放手!美中對抗會沒完沒了,從貿易戰延伸到科技戰,貨幣戰,金融戰,最後肯定是到意識形態之戰!

*補記:中共的經濟總量才不過是美國的60%,就要跟美國較量,逼得美國只好出面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觀與制度才是有真正的優勢。

所以,原本單純的貿易失衡只好由關稅戰升級為制度戰,一定會打到其中一個經濟崩潰了為止。這樣才能分出勝負。

所以,川普若當選連任,中共會連投降的機會都不會有,因為沒有連任壓力的川普肯定會大幹一場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關於歷史 我們身處在歷史洪流中 關於政治 我們無時無刻都被政治左右中
View all posts